旅程的第二天,宿在花蓮市區。這是一個寧靜樸實的城市,樹影深綠,天空清藍,不像西部城市的天空,都被高樓大廈的影像佔據了,視野狹小了,心也變窄了,人人都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急匆匆地走來走去。
第二天一早,長長的九人座車隊便循序停在旅館外的馬路旁,我們將搭乘這些車子前往「慕谷慕魚」自然生態廊道。
「慕谷慕魚」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奇萊山下,18世紀時,太魯閣族慕谷慕魚(Mukumugi)等八個家族從南投春陽山區越過中央山脈,進入木瓜溪流域定居,從此這裡就被稱為「慕谷慕魚」,範圍包含了木瓜溪及支流清水溪、無名溪,有「銅門」與「榕樹」兩個社區。
「慕谷慕魚」道路狹窄,大型車無法進入,僅容小型車通行,且會車困難,曾因會車而一整個旅遊團多延滯了3個多小時的紀錄。
我們那輛車的司機外號「茶壺」,解說風趣,逗得一車人不停地哈哈大笑。進入山區前,路旁有一大片建築物,「茶壺」報導說:「右手邊是花蓮最高學府研究所,目前仍在招生中!」大家一致向右看,不禁啞然失笑─赫然是「花蓮監獄」!
當地原住民生性樂觀,常會發揮無厘頭式的幽默感,「茶壺」描述,有一回他開車入山,因路況不明,便請教原住民:
「這條路能走嗎?」
「可以呀!」原住民回道「你就給它一直『死』(駛)過去,不過,要『死』(駛)在路中間,不能『死』(駛)在路旁邊!」
慕谷慕魚的入口處有一座遊客中心,原是日治時期的警察駐在所,改建得美輪美奐,富有濃厚的原住民色彩。草地上,立著彎弓射箭的原住民勇士銅雕,遊客們悠閒地拍照。
重新上車,進入清水溪流域,穿過重重隧道,景色與太魯閣九曲洞十分相似。清水溪名實相符,一望見底的清清流水自峽谷中蜿蜒而過,溪谷及山壁盡是五顏六色斑斕的大理石。
「彎月峽谷」是清水溪的經典畫面,那是一段彎曲河道,巨石礨礨映著湛藍溪水,在陽光中閃耀如仙境,中間一塊形如彎月的大石矗立,那景象是可以烙印在腦海中久久回首難忘的…。
龍澗發電廠是慕谷慕魚的終點站,一座高懸於兩山之間的大橋是進入發電廠的通道,站在橋上遠眺大壩擁有絕佳的視野,陽光格外亮麗,自橋上環視青山翠谷,有輕煙在光影間嬝嬝上升,山壁上人工開鑿的孔洞噴湧出如練的水瀑,高高墜落於溪中,濺起轟然水花,水聲入耳清涼。
到了龍澗發電廠,少不了要品嚐一下那裡的冰棒,在販賣部前遇見了一群剛下奇萊的山友們,有男有女,大多年約六十幾,令人尊敬又羨慕!
慕谷慕魚是樸實完全未污染的勝地,拜訪此地,務必要懷著對大自然的尊重,用朝聖的心來見證山水的美。
出了慕谷慕魚,直奔「知卡宣森林公園」,在公園門口,大家與「茶壺」依依道別,願來日在花蓮再度聚首。
知卡宣森林公園佔地18公頃,原為日治時期之空軍基地,民國74年,花蓮縣政府遷苗圃於此,89年,展開南圃綠森林公園整治計畫,於94年落成,命名為「知卡宣森林公園」,「知卡宣」為吉安鄉舊名,阿美族語意為「柴薪甚多」。
進入公園,就為那座美麗如童話故事中小屋的守衛室驚艷不已!門口五顏六色的小花襯得更加夢幻。
沿著小徑蜿蜒前行,一邊是造景的甕牆,碧草如茵,停歇著巨大的蜻蜓雕塑,大片的波斯菊迎風招展著。
這座公園適合閒來無事散散步,作為一個觀光景點的話,景色就嫌單調了些。
用過了中餐之後,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逛了一圈,欣賞一下多媒體生態影片,便開始上路,走蘇花公路回到宜蘭羅東。
晚上住在羅東,離夜市不遠,這裡的夜市大得令人吃驚!規模陣仗絲毫不輸給基隆夜市,有吃有喝有玩,還有當地的特色小吃。
旅程的第三天,一早先到羅東的林業文化園區走走。
下了車,穿過泛著古老暗沈色調的木柵欄,走上一條兩旁樹木拱合的石子路,路旁有老農販賣一些花生、草藥等農產品,這條路讓人想起已泛黃的懷舊影片,是一條通往回憶的路。
樹木已不再採伐了,園區內載木的小火車靜靜立在樹下,供人回想當年榮景,一棵棵巨木被雕成了活靈活現的木雕,時光的腳步在這裡似乎走得特別慢。
貯木池中漂浮著巨木,或緃或橫,巨木上生長著叢叢蕨類。初冬微雨的天氣,池面氤氳,更增添幾分淒迷,而水鳥們是不畏寒冷的,它們呱呱鳴叫,自得其樂地悠游。環池而行,景色帶有台灣東北角冬季淒清的詩意,有幾分乍然夢醒時分微微的失落感,教人憶念…。
園區內,保留了早期的火車站,以及大片的日式宿舍建築,那些房子整理得整齊美觀,裡頭都還住了人,穿梭其中,發現這裡的造景十分用心,自然不做作,無意間一抬頭,就可以看到牆上一隻貓頭鷹雕塑正低頭凝視著我。
離開了羅東,便前往宜蘭員山的內城社區,搭乘這裡目前正夯的鐵牛車。
鐵牛原是翻土耕種的機械,加以改裝後的鐵牛車稱為「力阿卡」,用來載運農作物,隨著時代的進步,鐵牛車逐漸被閒置,內城社區發展理事會便想出了好點子,號召當地老農組成鐵牛車隊,載外地觀光客遊內城社區,為日趨沒落的社區注入了活力,並給老農們帶來意外的收入。
遊覽車駛入內城小小的街道,路旁民居小巧玲瓏樸實可愛,充滿了懷舊風情。到了三元宮,廟埕上停了許多力阿卡,每一輛都喜氣洋洋地掛著紅綵。
六人乘一輛車,眾人興奮地坐定,便一輛接一輛聲勢浩大地駛出了三元宮,進入了田野鄉間,車行緩慢,「碰碰碰」地走在狹窄道路上,觸目是純樸的農村景色,的確是一種充滿台灣本土草根性的懷舊體驗。
一般觀光客乘鐵牛車遊內城社區,會有三站的停留:
第一站是一棵樹齡三百餘年的茄苳老樹,這棵樹枝葉茂盛,亭亭如蓋,綠蔭下,一淙清泉流過,樹旁有一座小廟,景色清幽。
第二站「太陽埤」,一座山丘環繞的小湖,青綠的湖水映著青山綠樹,可以忘憂。小湖旁一座賣有機農產品的小賣場,那出爐的熱騰騰玉米,鮮甜口 感令人再三回味…。
第三站是「渡船頭生態公園」,小河上一座香魚造型的拱橋橫跨,河水清澈見底,坐在水旁花樹下,靜靜地看山看水,可以讓心獲得暫時的安歇。
乘著鐵牛車回到三元宮,天色更加陰暗寒冷了,我們的心也開始思歸,該走上回家的路了!家,永遠是旅人身與心的歸處,世上最美的所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