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可以被轉向各個不同的方向,例如:有時你會注意一件外界的東西以致完全忽略了其他的一切;或是你突然憶起了某件事,那件事是如此地印象深刻,而令你對眼前發生的事渾然不覺;也可能是你在看書,書中劇情令你忘我─以上種種都是意識流動性變化的例子。
目前分類:賽斯書 (21)
- Jan 27 Wed 2016 22:56
賽斯書「靈魂永生」(20)─象徵
- Nov 11 Wed 2015 22:42
賽斯書「靈魂永生」(19)─意識的層面與階段
- May 18 Mon 2015 22:28
賽斯書「靈魂永生」(18)─宗教與說法者
在基督教的信仰裡,虔誠的信徒死後可以「上天堂」,惡人則「下地獄」;在一般通俗的觀念裡,也認為進化是呈一條直線般向前推進,然而,在「靈魂永生」書中,賽斯的說法是:「『發展』是向所有的方向展開。靈魂是站在它自己的中心,在同一瞬間向所有的方向探索,擴展它的能力。」對囿於封閉性思考模式的人來說,這的確是很具開創性的說法,「可能的實相系統」對我們開示了靈魂的本質。
- Nov 10 Mon 2014 15:51
賽斯書「靈魂永生」(17)─可能的系統:大千世界
人生是由許許多多的選擇所串連而成的,生活中充滿了選擇:小至早餐吃什麼?出門穿什麼衣服?大至升學、就業、結婚對象…等人生重要階段的抉擇。在面對了諸多的選擇之後,難免會想:如果當初作的是其他的選擇,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 Aug 20 Wed 2014 22:01
賽斯書「靈魂永生」(16)─思想如何形成物質:交會點
人類為了便於溝通而創造了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本身只是一種象徵符號,那在背後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緒才是主體。
你有沒有想過:物體也是一種象徵與表達的結果?正如人們將思想轉化為字句,人們也不自覺地把思想情感創造為自己的物質環境,思想與欲望經常地轉譯為物體,所以說「環境代表一個人的個性」,因為環境是個人思想情感的具象化;一個人的形體也是自身的表達,他(她)根據對自己的想法而形成了這具軀體;同樣地,整個物理環境乃出自於居住其中的所有生靈的內心。
- Apr 13 Sun 2014 22:20
賽斯書「靈魂永生」(15)─地球上消失的文明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的文明始自原始人,但在此之前,是否尚有不為人知的文明?地球上,除了消失的亞特蘭提斯之外,是否還有其他鼎盛的文明存在過?
賽斯在「靈魂永生」書中表示:既然有轉世的個人,就有轉世的文明。在離亞特蘭提斯很久之前,地球上有三個高度發展特定的文明。
- Jan 17 Fri 2014 15:13
賽斯書「靈魂永生」(14)─轉世投胎
通常,在一生結束與來生開始的兩世之間,會事先選擇自己的父母,而你的父母也選擇了你作為他們的孩子,這是兩廂情願的,沒有任何人是被命運任意拋棄在一個悲慘的家庭中出生,一切都是選擇。
一個母親如果與腹中胎兒在過去世中是認識的,那麼她會湧現一連串的夢,內容是關於與這孩子在一起的其他人生。
- Sep 28 Sat 2013 21:16
賽斯書「靈魂永生」(13)─續談轉世
關於「疾病」,賽斯的說法很犀利:「疾病常是無知和懶惰的精神習慣的結果」,這話是有道理的,關於保健常識的無知,或知道卻懶得遵照辦理,疏懶於運動,為滿足於口腹之慾而造成「三高」(高脂肪、高血糖、高血壓),戒不掉的抽煙喝酒甚或毒癮,這些都是「無知和懶惰的精神習慣」。
但是,有些靈魂會以疾病為工具對自己作強烈手段的訓練,患慢性病的一生可能也是一種磨練的方法,使人能用到在健康良好的一生中所忽略的更深能力,完美快樂的一生在表面上也許顯得很好,但也可能是淺薄的,對發展人格無甚助益。真正完美快樂的一生不應只有物質的滿足,其中應包含了自發的智慧與心靈的喜悅,這樣的生命才有更高的意義。
- Sep 14 Sat 2013 21:23
賽斯書「靈魂永生」(12)─轉世中,你與誰牽連?
相信很多人心中會有疑問:為何云云眾生中,我獨獨與這人糾葛不清?為什麼我會遇見生命中的這些人?而不是別的人?
走過大半輩子的人,總會有一種感覺─某些事似乎冥冥之中有註定─的確如此,在未出生之前,我們便為自己立好了生命計畫,那些出現在人生劇本裡的人物,早已互相約定,共同演出這齣戲,只是在演出的當中,我們忘了這是自己寫的劇本,可是當遇見上輩子熟識的人時,心中就會有莫名的熟悉感。
- Jun 30 Sun 2013 23:23
賽斯書「靈魂永生」(11)─死後的過渡與輪迴的結束
死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
在這一生結束到下一生開始之前,是過渡的階段,也是休息的時間。這是一個存在的中間層面,這地帶是系統與系統之間的交會場所,物質世界裡來的人在此會合,活著的人在夢境中所拜訪的也往往是這裡。
- Jun 27 Thu 2013 15:32
賽斯書「靈魂永生」(10)─死後的選擇
人死後何去何從?是否有位閻羅王根據每個人生前的所作所為加以判決?根據賽斯「靈魂永生」書中所述:人死後的去處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沒有任何外力的勉強,但這選擇的範圍卻受限於個人的發展狀況,一般來說,有三種主要的範圍:
一、 決定再投胎一次。
- Apr 20 Sat 2013 16:05
賽斯書「靈魂永生」(9)─死亡經驗
人死後會是什麼樣的狀況?是否就此滅絕消失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很好奇!
曾有人拿這問題來問孔夫子,他答得很技巧:「未知生焉知死!」我相信就連孔夫子也不確切知道人死後將往何處去,自古以來,這問題一直劃歸於宗教的範圍,然而各家宗教眾說紛紜,令人莫衷一是,世上有些人曾瀕臨死亡,從鬼門關前轉了一圈又活了過來,他們的瀕死經驗應該是比較可靠的,賽斯書「靈魂永生」裡所描述的死亡經驗與這些人的說法十分相近,特地將其整理如下:
- Apr 12 Fri 2013 16:06
賽斯書「靈魂永生」(8)─睡眠
人一生花了很多時間在「睡眠」當中,心靈導師賽斯關於「睡眠」有其精闢獨到的看法,大略簡單整理如下:
在「睡眠」中,意識離開了身體,留下了原子與細胞的身體意識,在進行身體修復的工作。
- Dec 18 Tue 2012 16:21
賽斯書「靈魂永生」(7)-靈魂,是什麼東西?
看不見也摸不著,靈魂,到底是什麼東西?
幾乎是任何宗教都強調「人是有靈魂的」,有的宗教認為人當潔淨自己的靈魂以獻給神,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的劇情描述人如何以自己的靈魂為代價與魔鬼交易,換取三顆魔彈。在一般人的刻板觀念裡,總認為「靈魂」是每個人所擁有的如鑽石般珍貴的物件,是神與魔鬼所要爭奪的無價之寶。
- Dec 18 Tue 2012 16:19
賽斯書「靈魂永生」(6)─轉世
科學家經由實驗証明:「心」能影響「物」,但他們仍需進一步發現:「心」創造及形成「物」。
賽斯說,我們身體的美或醜、健康或殘障,並非在出生時就無所選擇地強加於身,相反地,個人的體型、具體的環境,是自己的思想、情感與詮釋的具體化。「內我」神奇地把思想與情感轉變為物質的對等物,因而形成了肉體,你的肉體十足反應出在任何時候的你的主觀感。
- Dec 18 Tue 2012 16:16
賽斯書「靈魂永生」(5)─心電感應
「靈魂永生」(Seth Speaks: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作者:Jane Roberts,翻譯:王季慶,方智出版。
賽斯與朋友間的溝通是採「心電感應」,所以想要彼此隱瞞是困難的,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侵犯了隱私權,但賽斯向我們保證:事實上,我們的思想也是一無隱蔽的,我們的家人、朋友,甚至敵人都十分清楚我們在想什麼,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這個事實而已!
- Dec 18 Tue 2012 16:14
賽斯書「靈魂永生」(4)─賽斯的環境
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很好奇,像賽斯這樣一個「人」,他會住在什麼樣的地方?他是怎麼樣過日子的?
賽斯的環境與我們的物質世界是大不相同的,他說:「沒有客觀實相的存在,是意識創造了形式。」意思是說:我們的居住環境是我們自身內在欲望和思想的複製品,同樣地,他的環境也是由他和其他像賽斯一樣的「人」所創造的,但他們並不像我們一樣住在一個固定的城或鎮裡,也並不像卡通影片裡頭的鬼一樣浮在虛空中,他們是像神仙一樣,想要四周有什麼樣的東西就把它造出來(我想,賽斯大概就是中國古時八仙那一類的人物吧!),他們清楚地知道將思想具體化為形象的內在法則,所以,賽斯能很精準地現出任一朝代的白天或黑夜的景象,他的同伴們不會因此而大驚小怪,他們知道那是賽斯的心境、情緒與概念的顯現。
- Dec 18 Tue 2012 16:12
賽斯書「靈魂永生」(3)─意識&偽裝
意識是心理學所探討的範疇,佛洛依德將它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三個層次,他認為「潛意識」主宰人的行為,並認為潛意識屬於生理驅力和慾望,例如:仇恨、恐懼。而賽斯十分不認同他的說法,生命的本質是愛,不是邪惡!
在「靈魂永生」書中,賽斯將意識由外到內分為三個層次:
- Dec 18 Tue 2012 16:07
賽斯書「靈魂永生」(2)─賽斯的信息
「靈魂永生」(Seth Speaks:The Eternal Validity of the Soul),作者:Jane Roberts,翻譯:王季慶,方智出版。
在這本書的開頭,賽斯即以幽默的口吻戲稱自己是一個「代人捉刀的鬼」,並說他是一個沒有肉體的「人」,正透過Jane Roberts這位女作家說話並寫這本書。
- Dec 17 Mon 2012 22:25
賽斯書「靈魂永生」(1)─賽斯資料
每次讀這本書,就為內容的豐富精彩而拍案叫絕!其超乎想像的程度可媲美科幻書籍,但它談論的主題卻是關於生命實相的本質。
很久了,我一直想寫介紹這本書的文章,但心中卻猶豫不決,這樣一本書的內容會不會有點驚世駭俗?然而,在歷經這些年的生命無常,以及世界天災人禍的不近情理變遷,使我覺得十分有必要把這本書引介給更多的人知道,有些事不做是會後悔的,這件事於我來說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