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基督教的信仰裡,虔誠的信徒死後可以「上天堂」,惡人則「下地獄」;在一般通俗的觀念裡,也認為進化是呈一條直線般向前推進,然而,在「靈魂永生」書中,賽斯的說法是:「『發展』是向所有的方向展開。靈魂是站在它自己的中心,在同一瞬間向所有的方向探索,擴展它的能力。」對囿於封閉性思考模式的人來說,這的確是很具開創性的說法,「可能的實相系統」對我們開示了靈魂的本質。


    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我們面對著一些看似十分邪惡的事時,實在很難相信「惡是不存在的」這句話,人們經常認為:「有一個神,必有一個魔;有善則必有惡。」正如一個蘋果有上半部,就一定有下半部一樣,然而事實是:兩者皆為蘋果之一部分!

    我們經由自己的思想、情感與精神活動而創造實相,既然是自己創造的實相,那麼要為此而負責的也是自己(不是神也不是魔,更不是別人。),認清這個事實是存在最基本之目的,只要你相信有魔鬼,你就真的為自己創造了一個魔鬼,而那些相信他的人也將繼續創造他。

    因為這些「信徒」所賦予他的力量,魔鬼會有他自己的某種意識,但這樣一個假想的魔鬼,對那些不相信他的存在的人不因其信念而給他能量的人沒有力量或實相。換言之,他是個最高級的幻象,正如:那些相信有地獄並透過他們的信念而把自己指派到地獄的人,的確會經歷它,但肯定不會永久待在那裡,因為沒有一個靈魂是永遠無知的

    那些有這種信仰的人,事實上對意識的本質、靈魂和「一切萬有」缺乏一種必要的深刻信任他們沒有把心念貫注於他們認為是善的力量上,卻是害怕地貫注於他們認為是惡的力量上

    大多數的宗教都在企圖說明實相的本質,但說法林林總總,令人莫衷一是,哪個最接近事實呢?賽斯的看法是「佛教的描述最接近實相的本質」,可是賽斯認為佛教並沒了解靈魂是永生的,具有永遠有效性、及絕妙的不可侵犯性,並且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無論如何,佛陀像基督一樣,詮釋了他對眼前這個實相幾乎知道的一切,不僅如此,他還對「可能的物質實相」加以詮釋(即「大千世界」)。

    在所有宗教的背後都有其秘密法門,其意義在「引導人進入一個存在於宗教的象徵和故事之外的了解,帶他到他所知的物質世界之外的內在覺悟。

    關於這秘密法門的源起,來自於古早古早的「說法者」(Speakers):
    「實相的內在知識」一直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最早把這知識用話語說出來的就是「說法者」,他們環顧四周就知道世界是從他們的內在實相躍出的,他們把這告訴別人,他們知道那在身邊看起來好像很堅實的自然物體是由許多微小的意識組成的(量子力學証實了這點)。
    他們了悟到「由自己的創造性而將概念形成為物質」,而組成「物」的成分自身是有意識的、活的,因此對存在於自己與環境之間的自然融洽,他們知之甚稔,因而知道他們能由自己的行為改變環境。

    石器時代,「說法者」曾個別地存在,並且是領袖,他們的才能幫助穴居人生存了下來,可是那時的說法者之間少有通訊,有些並不知道有其他的「說法者」存在。

    逐漸地,「說法者」形成了世代相傳的團體,他們被訓練得很好,使得訊息保持了真實性,可是,他們相信把說的話形諸於文字是不對的,因此沒有記錄下來。許多聽到信息的人就把它轉成了寓言和故事,現在的猶太經文裡仍帶有早期「說法者」信息的少許痕跡,但大多已被扭曲而隱蔽了信息。

    從前在非洲與澳洲有些部落,他們沒有文字,但他們知道這些密法,之中的「說法者」向北傳播(那時地球上的陸塊靠得很近,不像現在的情況,海洋將陸塊遠遠地隔開),在基督的時代之前,遍及了歐洲北部。(筆者按:智庫文化出版的「曠野的聲音」書中,介紹一個澳洲沙漠裡的原始部落,已有五萬年歷史,他們幕天席地,不穿衣服,沒有文字,卻在心靈上有高度的發展,這個部落的存在印証了賽斯關於「說法者」起源的論述。)

    古代高盧賽爾特族的柱伊德教僧侶由「說法者」那兒獲得一些觀念,在西班牙的古老修道院裡,有許多未被發現的文稿,提到天主教的修會裡有地下團體,在延續著「說法者」的密法。

    古埃及的宗教大半建立於「說法者」的努力上,他們花了很大功夫訓練「說法者」,並努力畫出內在實相的地圖─在夢境與接近人世的一些其他存在層面。「說法者」十分熟悉那些實相的規則及狀況,並常常當嚮導。古埃及的「說法者」透過廟宇工作而捲入了權力結構,使得給予群眾的外在展現產生扭曲,以致那宗教最初的統一性終於敗壞了!一般而言,「說法者」是孤單得多的獨行俠。

    「說法者」對許多實相系統裡的法則很熟悉,不過,那些系統仍舊是與我們這個物質實相有所關聯的。內在宇宙多得數不清,只有最高級的、發展到極點的完形意識(gestalt conciousness)才能覺知到全體,相較起來,「說法者」的道行算是「小咖」了!

    一個人一旦是「說法者」,便生生世世是「說法者」,在某些轉世的人生中,可能會充分地運用到「說法者」的能力,而在另一些生中,可能很小心謹慎地少少用到而已。

    「說法者」的人格特色為:經由溝通能給人格外活躍的感覺及深刻的印象,他們善於念力投射,能輕易地將意識由內在實相轉到外在實相。他們常出現在他人夢中,並化身成作夢者可以與之發生關聯的形象,作為橋樑或門戶,以助人進入隔得更遠的意識。

    例如:神明、人死後所經過的冥河渡頭,這些都是「說法者」所創始的意象,照理說,只有在物質實相才會需要房子的建築,但在夢中或出神的狀態中魂遊到其他的實相裡,卻仍常會看到這種結構,那是內我將資料轉變成對自我有意義的方式,不這麼做的話,習慣於三度空間思考的自我意識會感到困惑而無法理解。

    在死後,一個人(or一群人)也許還會以心念繼續創造出這些類似塵世的房子、宮室…之類的幻象,直到他們覺悟到這架構已不再有必要了

    因此,「說法者」的活動不限於在醒時,他們可以全天候地在醒時與作夢狀態盡他們的責任,也有部分「說法者」把他們的能力限制在夢境,而在清醒時並不知道他們自己的能力與經驗。
    世代以來,「說法者」一直在教作夢的人在其他的實相環境裡該怎麼做,也一直在教他們如何帶回能對他們現在的人格有利的情報,例如:「說法者」能在一位基督徒的夢中化身為一位栩栩如生的聖者來給他引導,也可能以歷史人物、先知、所信賴的老友或任何能給這個人深刻印象的扮象來啟發他。

    一個人按照他自己的意圖、當前目標和發展的不同,對這些夢中旅行可以有不同的覺察,例如:有些人回想得非常清楚,卻因一些先入為主的概念而誤解了他們的經驗。

    經常,一個「說法者」在夢中去幫助另一個作夢的人,因那人在夢境的一個內在實相裡有些困難,此時,「說法者」可以被比擬為「守護神」。

    賽斯說:「一個好的『說法者』在一個實相裡與在另一個實相裡同樣的有效率,他能在物質實相裡創造心靈架構就像在內心環境裡一樣。許多藝術家、詩人與音樂家都是「說法者」,他們精力旺盛地把一個世界轉譯為另一個世界,他們形成存在於兩個世界之間的心靈結構─而這個結構在同一剎那能被不止一個實相所感知。」這段話讓我想起名繪本畫家幾米,他的畫作充滿了超現實感,描繪的是現代人在都市叢林的心境,卻又彷彿是來自於另一世界的畫面,這樣的藝術品深深地打動了人心,因每個人在夢中都曾拜訪過那樣的世界,既熟悉又陌生。

    在「靈魂永生」書中,賽斯提到:「說法者」有成千上萬個,他與賽斯書的口述者Jane及記錄者Rob(Jane的丈夫),都曾是「說法者」,所以他們會一起合作完成賽斯資料的寫作,好讓世人重新記起這內在的知識而不再遺忘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菊 的頭像
    阿菊

    阿菊網誌

    阿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